文/藍夢島主
原創文章,已開啟全網維權,抄襲必究!
解縉用一句「好聖孫」把朱瞻基抬上了神壇,誠然,朱瞻基是個文韜武略、德才兼備的好皇帝,但也正因為他光芒太盛,掩蓋了兄弟們的群星璀璨。
明仁宗朱高熾實則有10個兒子,明宣宗朱瞻基是嫡長子,在剩餘的9個兒子中,最具歷史影響力的當屬明襄憲王朱瞻墡[shàn]。
朱瞻墡是明仁宗朱高熾的第五子,同時又是明宣宗的胞弟,二人均為張皇后所生的嫡子。朱瞻墡人生的傳奇之處在於,他堪稱「明朝離皇位最近的王爺」,曾先後3次被傳為皇位繼承人,雖然最終失之交臂,但難得的是,他竟能在流言蜚語中得以保全自己,歷經7朝而不衰,最終以73歲高壽善終。(註:本文涉及年齡,按照舊時習俗均採用虛歲。)
永樂二十二年(公元1424年),明成祖朱棣駕崩,朱高熾繼位,是為明仁宗。仁宗登基之際,在立嫡長子朱瞻基為太子的同時 ,將其他8個兒子封為藩王。(註:當時,皇四子朱瞻垠已故,所以被封王的是8個兒子而非9個。)其中,朱瞻墡先就藩長沙府(宣德四年),後徙河北襄陽(正統元年),人稱襄王,因死後謚號為「憲」,史稱明襄憲王。 (出自《明史·卷一百十九·列傳第七》: 襄憲王瞻墡,仁宗第五子。永樂二十二年封。庄警有令譽。宣德四年就籓長沙。正統元年徙襄陽。)
對於朱瞻墡來說,皇位曾經觸手可及。先來說說他3次與皇位擦肩而過的經歷。
(明朝王爺劇照)
第一次皇儲風波:明宣宗朱瞻基駕崩後
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少有的幾位英主之一,但天妒英才,他在年僅38歲的年紀便早逝駕崩,生前僅留兩子——長子朱祁鎮和次子朱祁鈺。宣宗駕崩之時,太子朱祁鎮年僅9虛歲,主少國疑,必生事端,靖難之役(朱棣反朱允炆)和漢王之亂(朱高煦反朱瞻基)這兩場叔侄大戰就是血的教訓。
當時,朱瞻墡在諸王中資歷最老,能力最強,呼聲最高,一度被訛傳為皇位繼承人,要取太子朱祁鎮而代之。
這是朱瞻墡的第一次皇儲風波。
(明英宗朱祁鎮劇照)
第二次皇儲風波:明英宗朱祁鎮被俘後
正統十四年(公元1449年)六月,瓦剌太師也先入侵明朝邊境,明英宗朱祁鎮在太監王振的慫恿下親率二十萬精銳大軍御駕親征,結果在河北土木堡兵敗被俘,史稱「土木堡之變」。
正所謂「國不可一日無君」,當務之急,大明王朝必須另立新君。
當時,太子朱見深年僅3虛歲,而皇弟郕王朱祁鈺也只不過剛剛20出頭,威望不夠,能力不足,二者顯然都難以在國家危亡之際擔當大任。所以,孫太后有意迎立襄王朱瞻墡繼承大統。
雖然,中國古代的皇位繼承主要遵從的是「父死子繼」和「兄終弟及」,但特殊情況特殊對待,孫太后在特殊歷史情況下選擇了皇叔朱瞻墡也並非毫無道理。畢竟,朱瞻墡是仁宗的嫡子,宣宗的同母胞弟,要正統性有正統性,要威望有威望,要能力有能力,確實是力挽狂瀾的最佳人選。
這是朱瞻墡的第二次皇儲風波。
(明英宗朱祁鎮被俘劇照)
第三次皇儲風波:奪門之變後
景泰八年(公元1457年),明代宗朱祁鈺病重,石亨和曹吉祥、徐有貞趁機擁戴被朱祁鈺囚禁在南宮的明英宗朱祁鎮複位,史稱奪門之變,又稱南宮復辟。
明英宗朱祁鎮重登大寶後,石亨、曹吉祥等為了報復有宿怨的于謙,誣陷他企圖迎立外藩,其罪當誅,而這個被迎立的外藩,正是襄王朱瞻墡。後來,于謙被處死,但朱瞻墡仍然絲毫不受牽連,繼續做他的藩王。
這是朱瞻墡的第三次皇儲風波。
再來說說「幸運兒」朱瞻墡是如何在流言蜚語中保全自己的。
(明英宗朱祁鎮與明代宗朱祁鈺劇照)
第一次皇儲風波發生時,朝堂實則由太皇太后張氏掌權,而這個張氏不是別人,正是朱瞻墡的生母。讓朱瞻墡取代太子朱祁鎮繼承皇位本來就是謠傳,再加上太皇太后的庇佑,朱瞻墡得以在這次風波中輕易脫險。
第二次皇儲風波中,孫太后確實有意讓襄王朱瞻墡進京繼位,但朱瞻墡的態度很明朗、很堅決——堅辭不受!非但如此,朱瞻墡還立刻給出了解決方案,他上書朝廷,堅持擁立皇長子朱見深為新帝,由郕王朱祁鈺監國。但當朱瞻墡的奏摺送到京城,朱祁鈺已經登基好幾天了,為時已晚,提議無效。
這一次,朱瞻墡由於對唾手可得的皇位表現得毫無覬覦之心,並未引起任何人的猜忌,再次脫險。
(于謙被處死劇照)
第三次皇儲風波是最兇險的一次,包括于謙在內的諸多股肱之臣受牽連而死,但襄王朱瞻墡仍做到了獨善其身,而這一切,都源於明英宗朱祁鎮對他的感激和信任。
當年朱祁鎮被瓦剌放還,弟弟朱祁鈺已然登上帝位,而他名為太上皇,實為階下囚,被幽禁在南宮之內。在朱祁鎮最悲慘的那7年里,朱瞻墡非但沒有落井下石,還屢次冒險上書景帝朱祁鈺,建議他善待太上皇,「宜旦夕省膳問安,率群臣朔望見,無忘恭順」。
前有擁立太子朱見深之功,後有善待太上皇朱祁鎮之恩,所以,明英宗對這位皇叔感恩戴德,助他第三次脫險。
朱瞻墡的最終結局堪稱完美,他於成化十四年(公元1478年)薨逝善終,享年73歲,這在「人活七十古來稀」的古代,是絕對的高壽。(朱瞻墡歷經的七朝分別是:永樂、洪熙、宣德、正統、景泰、天順、成化。)
總結朱瞻墡3次涉險又三次脫險的原因,其一是太皇太后張氏的庇護,其二是他正確站隊,始終是英宗一系的忠實擁護者,最重要的則是其三,他立場堅定,只想做個富貴閑人,對皇位從無覬覦之心。
參考資料:《明實錄》、《明史》
文中圖片源自網路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
明朝最牛王爺:3次與皇位擦肩而過,歷經7朝高壽善終
文/藍夢島主
原創文章,已開啟全網維權,抄襲必究!
解縉用一句「好聖孫」把朱瞻基抬上了神壇,誠然,朱瞻基是個文韜武略、德才兼備的好皇帝,但也正因為他光芒太盛,掩蓋了兄弟們的群星璀璨。
明仁宗朱高熾實則有10個兒子,明宣宗朱瞻基是嫡長子,在剩餘的9個兒子中,最具歷史影響力的當屬明襄憲王朱瞻墡[shàn]。
朱瞻墡是明仁宗朱高熾的第五子,同時又是明宣宗的胞弟,二人均為張皇后所生的嫡子。朱瞻墡人生的傳奇之處在於,他堪稱「明朝離皇位最近的王爺」,曾先後3次被傳為皇位繼承人,雖然最終失之交臂,但難得的是,他竟能在流言蜚語中得以保全自己,歷經7朝而不衰,最終以73歲高壽善終。(註:本文涉及年齡,按照舊時習俗均採用虛歲。)
永樂二十二年(公元1424年),明成祖朱棣駕崩,朱高熾繼位,是為明仁宗。仁宗登基之際,在立嫡長子朱瞻基為太子的同時 ,將其他8個兒子封為藩王。(註:當時,皇四子朱瞻垠已故,所以被封王的是8個兒子而非9個。)其中,朱瞻墡先就藩長沙府(宣德四年),後徙河北襄陽(正統元年),人稱襄王,因死後謚號為「憲」,史稱明襄憲王。 (出自《明史·卷一百十九·列傳第七》: 襄憲王瞻墡,仁宗第五子。永樂二十二年封。庄警有令譽。宣德四年就籓長沙。正統元年徙襄陽。)
對於朱瞻墡來說,皇位曾經觸手可及。先來說說他3次與皇位擦肩而過的經歷。
(明朝王爺劇照)
第一次皇儲風波:明宣宗朱瞻基駕崩後
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少有的幾位英主之一,但天妒英才,他在年僅38歲的年紀便早逝駕崩,生前僅留兩子——長子朱祁鎮和次子朱祁鈺。宣宗駕崩之時,太子朱祁鎮年僅9虛歲,主少國疑,必生事端,靖難之役(朱棣反朱允炆)和漢王之亂(朱高煦反朱瞻基)這兩場叔侄大戰就是血的教訓。
當時,朱瞻墡在諸王中資歷最老,能力最強,呼聲最高,一度被訛傳為皇位繼承人,要取太子朱祁鎮而代之。
這是朱瞻墡的第一次皇儲風波。
(明英宗朱祁鎮劇照)
第二次皇儲風波:明英宗朱祁鎮被俘後
正統十四年(公元1449年)六月,瓦剌太師也先入侵明朝邊境,明英宗朱祁鎮在太監王振的慫恿下親率二十萬精銳大軍御駕親征,結果在河北土木堡兵敗被俘,史稱「土木堡之變」。
正所謂「國不可一日無君」,當務之急,大明王朝必須另立新君。
當時,太子朱見深年僅3虛歲,而皇弟郕王朱祁鈺也只不過剛剛20出頭,威望不夠,能力不足,二者顯然都難以在國家危亡之際擔當大任。所以,孫太后有意迎立襄王朱瞻墡繼承大統。
雖然,中國古代的皇位繼承主要遵從的是「父死子繼」和「兄終弟及」,但特殊情況特殊對待,孫太后在特殊歷史情況下選擇了皇叔朱瞻墡也並非毫無道理。畢竟,朱瞻墡是仁宗的嫡子,宣宗的同母胞弟,要正統性有正統性,要威望有威望,要能力有能力,確實是力挽狂瀾的最佳人選。
這是朱瞻墡的第二次皇儲風波。
(明英宗朱祁鎮被俘劇照)
第三次皇儲風波:奪門之變後
景泰八年(公元1457年),明代宗朱祁鈺病重,石亨和曹吉祥、徐有貞趁機擁戴被朱祁鈺囚禁在南宮的明英宗朱祁鎮複位,史稱奪門之變,又稱南宮復辟。
明英宗朱祁鎮重登大寶後,石亨、曹吉祥等為了報復有宿怨的于謙,誣陷他企圖迎立外藩,其罪當誅,而這個被迎立的外藩,正是襄王朱瞻墡。後來,于謙被處死,但朱瞻墡仍然絲毫不受牽連,繼續做他的藩王。
這是朱瞻墡的第三次皇儲風波。
再來說說「幸運兒」朱瞻墡是如何在流言蜚語中保全自己的。
(明英宗朱祁鎮與明代宗朱祁鈺劇照)
第一次皇儲風波發生時,朝堂實則由太皇太后張氏掌權,而這個張氏不是別人,正是朱瞻墡的生母。讓朱瞻墡取代太子朱祁鎮繼承皇位本來就是謠傳,再加上太皇太后的庇佑,朱瞻墡得以在這次風波中輕易脫險。
第二次皇儲風波中,孫太后確實有意讓襄王朱瞻墡進京繼位,但朱瞻墡的態度很明朗、很堅決——堅辭不受!非但如此,朱瞻墡還立刻給出了解決方案,他上書朝廷,堅持擁立皇長子朱見深為新帝,由郕王朱祁鈺監國。但當朱瞻墡的奏摺送到京城,朱祁鈺已經登基好幾天了,為時已晚,提議無效。
這一次,朱瞻墡由於對唾手可得的皇位表現得毫無覬覦之心,並未引起任何人的猜忌,再次脫險。
(于謙被處死劇照)
第三次皇儲風波是最兇險的一次,包括于謙在內的諸多股肱之臣受牽連而死,但襄王朱瞻墡仍做到了獨善其身,而這一切,都源於明英宗朱祁鎮對他的感激和信任。
當年朱祁鎮被瓦剌放還,弟弟朱祁鈺已然登上帝位,而他名為太上皇,實為階下囚,被幽禁在南宮之內。在朱祁鎮最悲慘的那7年里,朱瞻墡非但沒有落井下石,還屢次冒險上書景帝朱祁鈺,建議他善待太上皇,「宜旦夕省膳問安,率群臣朔望見,無忘恭順」。
前有擁立太子朱見深之功,後有善待太上皇朱祁鎮之恩,所以,明英宗對這位皇叔感恩戴德,助他第三次脫險。
朱瞻墡的最終結局堪稱完美,他於成化十四年(公元1478年)薨逝善終,享年73歲,這在「人活七十古來稀」的古代,是絕對的高壽。(朱瞻墡歷經的七朝分別是:永樂、洪熙、宣德、正統、景泰、天順、成化。)
總結朱瞻墡3次涉險又三次脫險的原因,其一是太皇太后張氏的庇護,其二是他正確站隊,始終是英宗一系的忠實擁護者,最重要的則是其三,他立場堅定,只想做個富貴閑人,對皇位從無覬覦之心。
參考資料:《明實錄》、《明史》
文中圖片源自網路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